找到相关内容400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扬佛教优良传统 共创和谐新世界

    不二 人际和顺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,佛教主张“自他不二”,就是从缘起法则观察人与人、人与社会的关系,认为每个人的生存都有赖于他人和社会,人与人互相依存,密切关联。佛教主张一种最广大的平等观,讲“...

    李玉玲

    |弘扬佛教优良传统|共创和谐新世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873892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漫谈

    无畏功德,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。文殊师利以偈赞叹。佛更为说四种律仪(淫、杀、盗、妄),令离禅魔。   第七卷佛说四三九句大佛顶陀罗尼。此即《大白伞盖佛顶陀罗尼经》。并说安立坛场法则及持诵功德。次因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073942.html
  • 法华思想与佛教小区共同体——以东魏《李氏合邑造像碑》为例

    一切众生为进入大乘终极境界的法则。“开三演一”、  “开三会一”等思想,来自于《妙法莲华经》,例如,〈譬喻  品〉的“三车火宅譬”云︰  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,然后但与大车,宝物庄  严,安稳第一。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773949.html
  • 何蓉:国家规制与宗教组织的发展:中国佛教的政教关系史的制度分析

    1994. 中国文化史纲要[M ]. 北京:商务印书馆.  斯达克,罗德尼、罗杰尔·芬克. 2004. 信仰的法则: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[M ]. 杨凤岗,译.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.  释见晔. ...

    何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4973959.html
  • 北朝佛教小区共同体的法华邑义组织与活动

    「开三为  级小之心」系指大开方便, 开展声闻等三乘级近于小乘之心  境; 「演一为接大之则」乃演说一佛乘以接引三乘等一切众  生为进入大乘终极境界的法则。「开三演一」、「开三会一」  等思想 , 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374038.html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2)

    )达至高峰。初唐时期的佛性论争关涉多方面论题,本文论述的「定性二乘」和「变易生死」,乃是其中表表者。  「定性二乘」说法见于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等早期瑜伽行论著,「变易生死」说法则出自《胜鬘经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7.html
  • 宗萨亲波切著:造作与无常(2)

    关系转变了,即使是非常细微的变动,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。  透过这些了悟,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解除死亡的痛苦。他接受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,而死亡中人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。而且他更进一步地体认到没有全能的...

    宗萨亲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3874339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的译经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。罗什初期的译作《阿弥陀经》中,看不到“净土”这一译法,而“极乐”这一译法则出现了十多次。“极乐”的名称,其梵语本来叫作(有乐之处),也有用“安乐”或“安养”表示。在鸠摩罗什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天台化法四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1)

    无,法则实有,名为俗谛。直待修人空观,断尽见思,方灭三界阴、入、界等俗法,复归真空,名为真谛也。[57]  智旭对实有二谛的解释为:“俗谛”,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界,皆是实法,人空法有,称为俗谛。“真谛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874441.html
  • 惠洪文字禅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

    。流传此土者,尚数百万言。达磨、曹溪,此方祖师也,而说法则曰惟《楞伽经》可以印心,传心则释《金刚般若》之义。禅,佛祖之心;经,佛祖之语。佛祖心口岂尝相戾?有人于此,称祖师用施棒喝,则谓之禅;置棒喝而...

    周裕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474540.html